南京精耕厚植“人才沃土” 让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工作创业的外籍专家和人才越来越多,如何让更多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南京这座城市找到了“秘诀”。
记者从南京市科技局了解到,南京市科技局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目标的指引下,“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支持个体引进,又鼓励团队“作战”,既补贴“人”又资助“法人”,同时在方式上求“新”。通过实施独具特色的定制人才政策,2018年至今南京市共引进“急需紧缺”外国专家27人,海外高端创新团队17个56人,挂牌建设海外专家工作室21个,柔性引进外国人才200人次。引进的外籍人才中,40%以上具备世界500强或国外知名高校任职经历。
科学技术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南京成为外籍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这座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城市如今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在此“落地生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Peter Tensen(中文名罗宾)是一位拥有25年全球工作经验的外籍友人。改革开放初期,罗宾曾到访过中国,在中国学习了一年的中文以及中国文化。随后的25年里他先后在欧美多个国家从事IT、投资银行、软件等相关工作。80年代与中国结下的奇妙缘分让远在英国的罗宾对中国念念不忘,2009年,罗宾再次来到中国,于北京修读清华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EMBA,这次的中国行也让他把此后的工作重心挪到了中国,南京腾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CEO是罗宾的新头衔。
“我是2016年来到南京的,在南京市高新区(现为江北新区)注册成立了南京腾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我们的海外母公司Globaltech IP(英国全球技术创新联盟)一体化运营,集成中外双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的资源网络,致力于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项目落地与投资。”谈到和南京的交集,罗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市委“一号文件”持续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让南京成为创业者的天堂。在南京创业3年多,他们已经帮助超过5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未来还将招引更多的优质海外项目与人才在中国扎根发展。
James Juehui Hong来自美国硅谷,祖籍中国江苏,曾担任四个五百强企业副总裁和总裁。2014年James选择回到中国祖籍地江苏南京,创立了南京魔迪多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魔迪”),致力于脆性材料及芯片的激光加工业务。
说起南京对其创业工作的支持,James告诉记者,“南京是六朝古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扎实、人才储备充足。创新是南京的一张名片。张敬华书记领导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资源、产业和人才集聚南京。很荣幸我是南京名城建设中的一员”。
要想让外籍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在中国落地生根,子女求学问题必然要解决。
在教育资源云集的南京仙林大学城里,隐藏着一所中国风建筑风格的国际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通过国际文凭组织(IBO)三个项目认证的国际学校,专门为3岁至18岁的外籍人员子女提供学龄前、小学、中学和大学预科教育。
现任校长Laurence Steedman McLellan(马良瑞)是南京国际学校总校长,说起国际学校的建校史,马良瑞告诉记者,学校最初是由学生家长发起创立的,最早的教室是由南京外国语学校提供的。1996年国际学校正式成立,2004年学校正式搬迁至名校、名企云集的仙林大学城。
南京国际学校的发展与南京外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全球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南京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财富500强企业总部和职能机构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南京国际学校为这些外籍人才解决了子女教育这一大难题。学校现有学生近600名,他们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
“南京就是我们的家。不仅是我的工作,我的孩子在南京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最开始我们还担心不懂中文,会寸步难行。”A.O.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国际项目总监Miguel Zaballa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接到A.O.史密斯的offer来到南京,我对妻子说要去中国,要去南京,只需要去一年半时间,没承想,这一待就是14年”。
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和关爱,中外父母的心意都是一样的。来自捷克的南京银行副行长米乐是法国巴黎银行派驻在南京银行的外籍高管,他来南京快3年了。在米乐看来,工作固然重要,但家人对他来说也很重要。
招才引智积蓄动能
据南京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聚力建设“一个名城”,打造“两个中心”,构建“一个生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治理能力等探索性实践,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做法。
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实践探索,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从科技创新硬实力上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1850家增加到2019年的4680家,在副省级城市居第4位,今年预计将超过6000家。独角兽企业从2家增加到15家,位居全国第5。从创新驱动引领力上看,到2019年底,南京市GDP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左右增速,六成以上经济增长来自科技创新贡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5%,今年上半年GDP增长2.2%、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
“引进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引进人才更要用好人才。比如要营造良好的外籍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将外籍人才纳入我国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体系,发挥市场的作用,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深化外籍人才培养等等,更好的发挥外籍人才的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人才引进更多的是政府做主导,引进帮扶政策更具有普适性,但是缺乏针对性,南京在人才引进中赋予企业更大的权利,柔性引进人才,这样既使得用人单位与人才个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也赋予了人才更多地独特性关怀”。(曹卫新)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
华大基因股票(300676):近5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1.50亿元
华大基因(300676)12月08日陆股通净买入5243 28万元。华大基因近5日陆股通资金呈现持续买入状态,近5日...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