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海印股份再转型新能源股价起跑被质疑 卖子增利难挽业绩双降之局

2021-12-10 15:34:21来源:长江商报  

A股市场上过度多元化的反面典型海印股份(000861.SZ)又在追热点。

11月11日以来,海印股份的股价不断飙涨,至12月8日,股价已达到3.43元/股,不到一个月的累计涨幅为74%。

引爆股价的是海印股份在接待投资者调研时强调公司产业转型,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热门赛道。

实际上,海印股份来自新能源领域的收入占比极低。因此,公司被质疑蹭热点。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印股份产业转型频繁,高岭土、房地产、商业物业、商业百货、金融、文化娱乐等,以及目前的新能源,公司均有涉足。

非常遗憾的是,不断推进产业转型的海印股份,基本面未得到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呈现下滑趋势。2018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双双持续下降。

再转型新能源股价起跑被质疑

百般尝试之后,海印股份再度向新能源领域进发。只是,这一次能否成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海印股份的本次产业转型为市场所熟知,始于股价大幅上涨。

K线图显示,今年11月10日,海印股份的收盘价为1.97元/股。11日,股价上涨4.06%,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上涨。11月19日,股价迎来第一个涨停,涨幅为10.09%,11月26日,第二个涨停。

从11月11日至12月8日的20个交易日,仅有三个交易日股价有小幅调整,17个交易日表现为上涨。到12月8日,其股价收报3.43元/股,较11月10日的1.97元/股上涨了约74%。

引爆股价大幅上涨的是机构调研。11月以来,公司接受投资者调研3次,多次回复互动易提问。

海印股份披露,为顺应新能源行业发展形势,加强对新兴行业布局,公司于2016年成立海印蔚蓝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新能源本土服务商。目前,海印蔚蓝已开展成熟稳定的充电桩业务和物流城配业务。同时,公司将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先导性和支柱性行业的分工,加速公司转型升级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就是因为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先导性和支柱性行业的分工,加速转型升级,引发了股价大幅上涨。

股价异常波动,也引起了监管部门关注。11月24日,深交所下发了关注函,要求海印股份进一步说明海印蔚蓝充电桩业务开展情况,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具备深度参与新能源业务的能力和资源,以及是否存在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等情形。

事实上,虽然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布局,但从主营业务构成来看,所谓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并未有反映,意味着,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新能源业务可以忽略不计。

11月27日,海印股份回复了关注函。根据回复,海印蔚蓝为公司的“新能源汽车运营基础设施平台”,主要针对共享汽车、网约车、物流车B端运营商等提供汽车租赁、充电等综合服务。充电桩运营方面,海印蔚蓝已在广州的海印中心、壬丰大厦、中大轻纺交易园等多地建设有12个充电站点。充电桩业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2.85万元。物流城配方面,海印蔚蓝通过名下超300台新能源物流车为易久批、顺丰等企业提供物流城配车辆租赁服务;通过海印蔚蓝子公司广州市通易物流有限公司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物流城配业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59.54万元。

整体而言,2020年,海印蔚蓝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32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仅为1.02%,实现净利润256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8.03%。今年前三季度,海印蔚蓝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87.16万元、-13.48万元,预计对公司2021年度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可见,海印股份宣称的深度参与新能源光伏等先导性和支柱性行业,并未带来可观的业绩。然而,却因为此,公司股价大幅攀升,市值从45.81亿元增长至79.76亿元,增长了33.95亿元。

基于此,市场质疑海印股份蹭热点。

卖子增利难挽业绩双降之局

海印股份转型被质疑,是市场基于“狼来了”故事重演判断的担忧。

海印股份的前身是茂化永业,1998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控股股东为海印集团,其由邵建明、邵建佳、邵建聪三兄弟持股,三人共同为海印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官网显示,海印集团成立于1991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印集团先后开发了海印布料总汇和海印电器总汇两家专业市场,是海印商圈的缔造者。此后,通过将现成的商铺再度包装出租赚取租金差价的模式,海印集团一步步做大,先后开发了流行前线、东川名店运动城、中华广场、海印缤纷广场等数十个专业市场、主题商城,海印集团董事长邵建明更是被称为“商贸奇才”、海印集团的发展模式也被总结为“海印模式”。

2003年是海印集团发展的转折点。当年,通过收购茂名永业26.33%股份,海印集团跃升为其第一大股东,从而成功实现借壳上市。随后,公司改名为海印股份。

2008年,海印股份向海印集团收购旗下11家公司,次年又向海印集团收购总统数码港、海印置业。由此,海印集团实现整体上市。

海印集团入主后,经营业绩明显改善。200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净利润615.72万元。到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8.51亿元、1.44亿元,到2012年分别为21.36亿元、4.2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从2013年开始,其经营业绩逐步下滑。也是从2013年开始,海印股份大举跨界加快转型步伐。

2013年至2015年,公司收购总统大酒店100%股权及债权、茂名大厦100%股权等加码地产及商业服务,与此同时,还收购幻景娱乐、红太阳演艺、新田汉文化、昆明兰花、南昌新中原等多家公司,重点布局文化影视娱乐。

海印股份最早转型始于2008年,公司收购高岭土和炭黑业务,因为亏损,2014年11月,又将高岭土和炭黑等资产剥离。

随着承载着产业转型重任的资产相继亏损,海印股份也相继将之剥离。2018年,收购而来的文娱类资产全部被剥离。

海印股份于2014年重点布局的金融产业表现也不佳。2014年开始,公司发起设立海和文娱互联股权投资基金和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参股沁朴基金,入股河源农商行成为第一大股东,入股广东商联支付与广州越秀小额贷。至此,公司拥有互联网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牌照,还推进筹建花城银行、花城人寿等。

2017年至2020年,公司金融板块收入连续四年下滑,从2.17亿元降至0.91亿元。今年上半年,金融板块收入为0.37亿元,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

目前,海印股份的主营业务还包括有地产、商业物业、百货、金融等四大板块。

从经营业绩方面看,2018年至2020年,海印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07亿元、24.36亿元、13.02亿元,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1.38亿元、1.39亿元、0.3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09亿元、0.58亿元、0.16亿元,均为大幅下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56亿元,同比下降21.91%,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0.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4.48%、35.93%。

值得一提的是,海印股份再度卖子。12月7日晚间,海印股份公告称,为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公司拟将广州市番禺区友利玩具有限公司(简称友利玩具)100%股权转让给广州宝享投资,转让价格3.2亿元。

这是公司于2016年耗资2.90亿元收购而来的资产。本次出售,将为海印股份贡献净利润约5141万元,超过公司2020年度净利润的50%。

令人担忧的是,产业多元化的海印股份,偿债压力较大。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只有1.37亿元,而其债务为49.14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9.61亿元。(魏度)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