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谁还敢说北京是“便利店荒漠”?

2022-02-15 17:58:27来源:时代周报  

上一次在地铁站里买一瓶饮料,是什么时候?

北京人的答案可能是,“刚刚,坐地铁去上班的路上”。

春节后人们从外地返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上班必经的地铁站里有便利店。网友@梦游北京城专门拍下了照片,发文记录:“地铁新开了便利店。”

位于北京地铁8号线金鱼胡同站内的一家便利店开门迎客 图源:视觉中国

网友特意记录,是因为北京的地铁站在此前开设便利店,还是在2004年。

作为国内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之一,北京也是最早拥有地铁便利店的城市。然而,2004年北京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规定,站厅、站台等禁止擅自摆摊设点。北京地铁自此进入“无便利店”时期。

时隔十多年,北京重启地铁便利店,不止想撕掉“便利店荒漠”的标签,更希望打造轨道微中心,以此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实现“建轨道就是建城市”。

“通过地铁便利店使便利店延伸到更多区域,有助于改变北京便利店密度低的现状。”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助理教授王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地铁便利店是轨道微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发展轨道微中心进而有利于北京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90年代已有地铁便利店

被外界视为“便利店荒漠”的北京,曾是最早拥有地铁便利店的城市。

1992年,在北京西单地铁站售票厅层,一家服装商铺开业,主要售卖男女装、箱包、化妆品、饰品等。这是北京第一个地铁商场,当时西单站客流量大,地铁商场生意火爆。

便利店嗅到了这股商机。

2002年,物美在地铁雍和宫站开出全市第一家地铁便利店,主要销售膨化食品、饮料、蒸包等。这家面积仅有12平米的小店一开业就门庭若市,首日销售额突破3000元。

到了2003年,北京地铁陆续开出21家便利店,集中在1号线和2号线热门站点,每家便利店面积约10平方米,所售商品在200—300种。

当时北京地铁商业氛围有多浓厚,从报纸销量就能看出端倪。

21世纪初,手机网络尚不发达,在地铁看报纸是普遍现象。数据显示,北京全市地铁报摊经营300多种报刊,销量最大的报纸日销量超过1万份。

然而,情况发生了变化。

根据2004年印发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当中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北京地铁从此进入了无便利店时代。

12年后,也就是2016年,有媒体报道称全家便利店、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确定进驻地铁,并且已得到批复,有关细节还有待确认。彼时,社会还在热烈讨论,在地铁便利店买了食物能否在车厢里进食?

2019年12月16日,北京健德门地铁站外的地铁便利店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这些讨论没有答案——这些便利店并没有如约而至。

三年后,北京发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允许在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

这被外界视为地铁便利店即将回归的信号。

兼顾安全与便利

北京人对地铁便利店的消费需求,一直都在。

据北京地铁官方微博介绍,近三年对乘客满意度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超7成乘客对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出行体验存在需求,在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完善便利服务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各种冷热饮品、即食食品以及便当餐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

要重启便利店,就要实现安全与便利兼顾。

根据客流数据的调查分析,便利店要设置在车站内非客流密集区域,且店铺前留有足够的公共区域供乘客通行和停留,不会影响早晚高峰进出站客流走行。

在2021年7月,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6号线青年路、7号线菜市口站试运营三家地铁便利店。在取得不错反响后,包括便利店、药店、书屋在内的便民设施增加至130家,覆盖10条地铁线。

北京地铁东四站内的便利店内,乘客在购物 图源:视觉中国

这些便利店不仅卖便当、三明治、甜品等招牌美食,还有便利店和品牌合作,结合地方特色制作、售卖艾窝窝、驴打滚、炒肝儿等特色小吃,并搭配有咖啡乳品等。

这成为无数打工人的福音。无论是早上赶早高峰来不及吃早饭,还是加班至深夜无暇做晚餐,打工人都能在地铁里以最便利的方式解决温饱。“终于不用羡慕其他城市的朋友能在赶地铁时买早饭了。”在北京的上班族对地铁便利店重启时发出慨叹。

网友分享在北京地铁站的购物体验 图源:小红书截图

有网友陆续分享在地铁便利店的打卡照,甚至发起便利店美食测评。

这些便利店不止为人们提供食物,还照顾了他们多方面的需求:想在地铁站补妆,便利店就能买到美妆用品;临时想给亲友带点手信,店里还安排上节庆限量商品、联名商品、文创产品等特色商品;回家路上还能捎上一束鲜花,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有些便利店甚至摆放打印机,以便乘客随时打印必要的办公文件。

有乘客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其实不是每天都有东西要买,“但地铁里有便利店,就有安全感”。

轨道上的城市

可预见的是,这些地铁便利店陆续投用后,有望补齐北京便利店的缺口,撕掉“便利店荒漠”标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排名第11位,低于郑州、天津,数量为上海的1/3;每家便利店服务人口数量方面,北京以9199人/店排名第29位,上海为3856人/店排在第10位。

重启地铁便利店,只是第一步。《北京市轨道交通微中心名录(第一批)》提出,重点打造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所谓轨道微中心,是指与轨道交通站点融合的、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简言之,就是将轨道建成一个立体的、能满足市民生活需求、娱乐需求、工作需求的活动场所。

“北京地铁轨道微中心理念,相当于把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跟城市生活、治理能力形成有机联动。”王鹏表示,未来依托更加现代化的地铁站,更加高效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企业参与,能让地铁站不仅承担传统运输功能,还承担服务保障、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功能。

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图源:视觉中国

便利店就是轨道微中心的重要一环。王鹏认为,便利店能真正体现轨道微中心的温度,解决旅客、居民的民生问题。

随着地铁线路的密度和长度不断增加,市民对便利服务的需求日趋增大。

北京也在加快脚步。根据《2021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北京计划加快在轨道交通车站设置便利店、书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便民服务,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北京地铁沿线连接大量的工作区、居住区,包括历史文化、消费区域,有较大的人流量,能够产生大量需求和消费。”王鹏认为,北京也不缺乏技术手段、国际化能力和专业人才。若能开放权限,大量的金融机构、商业机构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会乐意参与轨道微中心的建设。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