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精选!3·15“隐藏式消费”|新生植发停业“跑路”,消费者植发不成,贷款缠身

2023-03-16 19:49:16来源:消费者报道  

按:3·15“隐藏式消费”专题是由消费者报道、时代周报共同推出的315特别专题,旨在以消费观察报告、行业数据报道、投诉监督报道等引导消费领域积极行动,让消费更放心。

“治疗都没完就跑路了,我希望能把钱给我退了”“2022年12月4号在即分期给我办理了38000的贷款,(贷款)已经还了两期,(植发)一次也没做,客服就说倒闭了”这些都是消费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对新生植发的投诉。

去年十二月底,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生医疗”)被陆续曝出深圳、成都、东莞等地的门店突然停业,多名新生医疗员工在线讨薪,声称新生医疗已拖欠数月工资。1月30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新生医疗员工爆料,公司内部群发布的《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函告》显示,“公司自身长期亏损经营扭亏困难,现已明显缺乏偿债能力,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决定自即日起停止一切经营活动,进一步核查公司资产和负债,核查完毕后,依法进行重整或申请破产。”该文件的落款时间为1月30日。


(资料图)

新生医疗内部失控,最终祸及广大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不少消费者表示,在新生植发多家分店购买的植发服务因门店关闭无法得到履行,想要维权却找不到负责人。此情况下,一些消费者还在继续偿还植发贷款。截至发稿,新生医疗未回应相关问题。

一、线下门店歇业关闭,遭员工讨薪

“脱发”似乎已经成为新的现代病。卫健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脱发人数超过2.5亿,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亿,女性约0.88亿。脱发人群中,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呈现明显的低龄化。

脱发人群的增长,催生了植发市场的火爆。植发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3亿元一路飙升到2021年的238亿元,甚至有望在2026年达到712亿元。经过多年“野蛮生长”,新生医疗与另外三大家民营连锁机构并成为“植发四大家”,

“总服务客户资源达20余万人,平均每年实现营业额3个亿,净利润5000万人民币,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官网信息显示,新生医疗直营植发机构遍布50个城市,共有60家连锁医院,累计服务发友200万+。

盛名之下的悄然停业,让人措手不及。“当初那么正规看起来,谁能想到会跑路啊”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她在2022年年底在新生医疗(华南总店)进行头皮检查,并预付了后续的植发费用共一万五千元。在预约植发时间时,工作人员向其表示,该门店2023年1月份整个月关店休息。然而,等她三月初去到线下店时,“已经没人了”。

2023年3月10日,记者在走访新生医疗(华南总院)时发现,目前该机构暂处于闭店状态。大门上张贴了一张《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清资核产工作组的通知》,内容显示“自2023年1月30日起停止一切对外经营活动,集团成立清资核产工作小组,梳理集团相关事务”。该文件的落款时间为2月10日。

▲2023年3月10日,新生植发华南总店,大门紧闭,已经贴上了官方停止一切对外经营活动,成立清资核产工作小组的通知(图片来源:记者摄)

而在此之前,危机已不断累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月30日,新生医疗内部群闪现三条图片消息,图片标题分别为“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函告”“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厘清劳动关系事宜的函告”“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关于集团及机构各项权益保护事宜的函告”,落款时间均为1月30日。

其中,“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函告”图片内容显示,因林凤飞(新生植发法定代表人)及原管理团队挪用新生集团巨额资金,非法侵占大量财产,并且私设公司和品牌,自营与新生集团同类业务,利用关联关系损害新生集团利益等原因,导致公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严重债务危机。

2022年10月27日新的商管团队接手以来,对公司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并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员工工资发放和日常支出,但因公司仍旧面临极其严重的财务困难,难以解决。

然而,在新生医疗(重庆分院)接受植发治疗的娜娜(化名)透露,2023年2月11日,新生医疗的员工向她表示,新生医疗拖欠所有职工三个月的工资,医院已经进不去,员工正在采取劳动仲裁。

该员工表示,关于集团医院对员工下发的通知仅有三张文件。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二、消费者维权无门,债务缠身

据不完全统计,从12月22日开始,陆续有来自广州、东莞、惠州、重庆、成都、苏州、北京、河南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其所在地的新生医疗门店已倒闭。

事发后,数个维权群迅速在微信上组织起来,上述消费者所在的广州维权群人数目前已超过70人。

多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他们都是在预约下一次植发服务时发现线上客服消失或是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所在地的新生医院已经关门的消息。这使得消费者想要退费变得十分困难。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3月14日,黑猫投诉平台共有215条关于“新生植发”的投诉结果,其中120条均为近日新增,内容都与门店倒闭,植发服务无法使用有关。每条投诉涉及金额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最早一条关于新生医疗停业的投诉出现在2022年12月18日。

值得注意的是,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出现在消费者的投诉中。不少消费者称,根据整个植发疗程的价格向海尔金融申请贷款,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如今新生医疗“跑路”,植发没有做完,退费困难同时还被持续催收贷款。有消费者认为,在新生医疗出现经营不善情况下,海尔消费依然为其提供贷款服务,其本身存在巨大问题。

据媒体报道,新生医疗内部员工证实公司的确与海尔消费金融存在合作,销售及客服会让客户分期贷款。

公开资料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为数不多的从事医美场景的机构,海尔消费金融通过给米金服、丽人等平台开展医美业务,单月放款量高达四亿左右,成为单体参与医美贷市场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在黑猫投诉上,有关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高达6833条,其内容多与医美贷、暴力催收、教育贷等相关。据多家媒体报道,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因“培训贷”纠纷被在校学生投诉,涉及多家培训机构。

三、植发效果不佳,毛囊存活率95%以上涉嫌违反广告法

实际上,除去上述欠薪、退款难等诸多投诉外,记者注意到,新生医疗的植发效果问题也被外界所质疑。

娜娜(化名)正是因植发效果不佳,与新生医疗的工作人员预约二次植发时才得知新生医疗已经“跑路”的消息。2021年8月,娜娜在新生医疗(重庆总院)购买了植发套餐,包括头皮清洁、头皮微针等项目,共计花费超过五万元。得到的植发效果却是“有几个区域没有存活”,“之前有毛囊的地方反倒没有头发了。”

“我另一个朋友也是植得不好,也要修复。”娜娜向记者表示,当初新生医疗向其承诺,植发后毛囊存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是写进合同里的。

记者查询发现,新生医疗就曾因承诺的植发疗效引起过官司。

2020年12月24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原告李智强与被告南京新生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显示,2019年6月15日,李智强来到南京新生咨询关于头部疤痕处自体毛发移植手术。南京新生向其承诺移植毛囊存活率达85%以上,如未达标,退还原告手术费。“但是术后截止至今日,原告被移植毛囊部位未有任何成效”,李智强按照被告要求支付了5280元手术费与体检费。

后法院判决显示,根据术后会诊意见,以及术前术后照片对比,可以看出手术后未达到约定的效果,被告新生医疗公司构成违约,致使李智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被告新生医疗公司应当退还李智强手术费用5280元。

此外,植发后毛囊存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的说法本身便涉嫌违反广告法。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范世乾曾就新生医疗宣传的“手术成功率100%,毛囊存活率95%以上”这一话术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医疗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也不可以用治愈率或者有效率来做宣传,上述内容已涉嫌违反《广告法》第十六条规定。

据了解,《广告法》第十六条第(一)项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规定。第(二)项为不得有“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规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指出,为了使广告更有吸引力,商家往往会宣传“安全可靠”“一次解决”等,或者以“成功率100%”等数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然而,医疗美容属于医疗服务,有些医疗美容项目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误或不规范,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果。消费者不要轻信医疗美容机构在广告宣传中作出的“100%安全”“零风险”及类似“肯定有效”“保证变美”的承诺,此外,对于宣传有效率等保证性承诺的医疗美容机构,消费者在选择时要多留一个心眼。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