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百强房企撤离上海迁回老家?三巽否认搬离总部:部分生产部门下沉一线

2022-02-21 20:57:00来源:时代周报  

4个月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启动面向长三角的“招商推介计划”,全力构筑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一时间,加入“大虹桥”一起“飞”,成为长三角民营企业的新潮流。

在房地产行业,大虹桥曾是不少房企的“朝圣地”。高峰时期,曾有40余家房企入驻大虹桥。随着房地产行业发生变化,大虹桥正成为部分房企争相逃离的“围城”。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1年以来,蓝光发展、奥山集团、中庚集团、锦艺置业等房企陆续将总部搬离上海。

2022年伊始,又一家昔日百强房企计划把总部搬离大虹桥。

2月18日,一位三巽集团(06611.HK)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周五(2月25日)工作结束之后,集团超过一半员工将搬回合肥总部办公。同时,三巽集团还对部分部门进行人员调整。

本轮组织架构大调整,距离三巽集团上市仅仅过去7个月。自上市以来,三巽集团销售额不增反减,与千亿目标渐行渐远。此次提出“向制造业学习、下沉一线”后,三巽集团能否突出重围,重返百强?

(三巽集团大虹桥总部 时代周报记者摄)

下沉一线

2月20日,一位三巽集团品牌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半数员工搬离大虹桥总部”一事。

该人士指出,随着行业形势发生变化,三巽集团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对部分部门进行调整,主要是基于提升运营效率、赋能一线的目的。此外,部分生产部门下沉一线,是三巽集团向制造业学习,缩小管理半径、提升一线运营效率的举措。

“工程、招采这类生产部门的同事会合肥、上海两地办公。三巽集团一些项目集中在安徽、江苏,工程部门的同事经常到项目一线巡检指导,招采部的同事可以更好开拓、维护当地的供应商资源。”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通过人员调配,可以更好地提升运营效率,为一线项目生产服务赋能。

据时代周报记者多方了解,2月18日从大虹桥回合肥的员工人数约有十余名,目前大部分部门仍在上海总部。此外,三巽集团在江苏区域的布局也有所增加,后续将继续关注上海区域的投资机会。

2月21日,地产行业分析师陈凌(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8年不少地方房企选择“迁都”上海大虹桥,主要是因为上海人才、技术等资源更为丰富。当时除三巽集团之外,融信、正荣、中南、新力、协信、东原等50强房企都陆续将总部搬至大虹桥。

千亿目标遥遥无期

三巽集团于2004年在安徽成立,2018年将总部搬至上海,是最早一批将总部搬至大虹桥的房企之一。在举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当天,三巽集团还宣布将同时启动香港上市工作。

2019年10月17日,三巽集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历时6个月的等待之后,首个招股书“失效”。此后,三巽集团在2020年4月、10月分别再次递表谋求上市,但均以失败告终。

2021年7月19日,四闯港交所后,三巽集团终于圆了上市梦。不过上市之后的三巽集团,似乎依旧无法摆脱业绩下滑的颓势。

“在四次冲击港交所后,三巽集团成功上市。但由于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变化,房企投资回归一二线城市,之前一直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三巽集团销售乏力。”陈凌表示。

2018年,是三巽集团的“高光时刻”。这一年,三巽集团销售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创始人钱堃立曾放出豪言,称“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并在五年内实现千亿目标”。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房地产TOP200榜单》,2019年,三巽集团以全口径销售额91.2亿元,排名第167位,销售额出现倒退,距离300亿元目标还差208.8亿元。

1月25日,三巽集团发布2021年业绩简报。数据显示,2021年三巽集团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74.1亿元。距离三巽集团首破百亿大关已过去3年,其销售额再度缩水,与千亿目标渐行渐远。

2021年前11月,三巽集团累计合同额72亿元,12月单月合同销售金额约为2.1亿元,环比减少30%;累计合同销售面积为3.963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2.7%。

2月21日收盘,三巽集团股价为2.92港元/股,总市值仅19.73亿港元,市值较上市时缩水37%。

关键词: 生产部门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