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集中供地周年考:地产商告别疯狂抢地,民企捂紧钱袋子

2022-02-25 14:44:09来源:时代财经  

编者按:2021年2月下旬,全国22个重点城市陆续推出"两集中"土地出让政策,这意味着土地市场的游戏规则迎来"大洗牌",开发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的巨大压力,更要为抢地的"决策"风险买单。过去一年,土地市场出现"前热后冷"的趋势,流拍、底价成交逐渐成为常态。

值此两集中供地一周年之际,时代财经推出《集中供地周年考》专题,记录这一政策下房企、土地市场及地产投拓人的变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年前,对行业影响深远的“两集中”供地政策正式推出。从首批供地的狂热疯抢到二、三批次的少人问津,从高溢价到底价成交甚至流拍,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坐了一趟“过山车”。

这对行业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张晓飞认为,“房住不炒”依旧是大方向,稳地价的政策工具会不断完善,尤其是2021年“810新规”( 8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召开闭门会议,要求集中供地城市优化第二批次土地出让政策,降溢价率至15%、查资金、限马甲。)在短时间内不会放松,未来将在“地价、房价、品质”三个维度实现全面管控。而受资金和收益影响,土地市场将逐步以国企、央企为主体,民营企业逐渐向代建转型。

重塑土地市场游戏规则

“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超过3次。试点城市共22个,包括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等18个二线城市。

从政策初衷看,“两集中”旨在纠正地方政府“多批、少量”的供地行为,拟通过商品住宅土地的集中、批量、透明投放,缓解紧张的土地供求关系,引导市场回归理性,最终达到“稳地价”的目标。

但从首轮供地结果看,热度并未消退。如杭州推出的57宗宅地中,44宗地达到封顶价,最高竞自持比例高达40%,刷新了杭州楼市的自持纪录。而广州推出的48宗地中,也有4宗地触顶进入摇号环节,番禺区新造镇、白云区金沙洲推出的两宗宅地,创下区域地价新纪录。

“房价洼地”重庆的表现更出人意料,首轮出让的46宗地中,多宗地溢价率超过50%,并最终以高达43%的总体溢价率位居22城第一。其中,招商蛇口以总价32.5亿元拿下的西永279.83亩地,溢价率高达130%。此次土拍直接带火了重庆楼市,多楼盘量价齐涨、开盘售罄,部分项目甚至还出现了捂盘现象。

土拍的火热不仅不利于稳房价、稳预期,也挤压了房企利润空间,给拿地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小压力。如南京首批出让的12幅地块,净利润率不足2%。在杭州首批供地中拿下5宗地的本土龙头房企滨江集团,其董事长戚金兴坦言,在“滨江团队精干高效管理、公司融资能力强、 融资成本低、品牌影响大”的状况下,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一系列“打补丁”政策随之而来。第二批集中供地前夕,深圳、青岛、长沙等多城推迟、中止或延长了土地挂牌时间;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8月10日召开的闭门会议,更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土地出让规则,如单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不得超15%,不得通过调高底价、竞配建等方式抬升实际地价,竞价触顶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竞高标方案等决定土地归属。

三条细则可谓层层递进,对可能抬高地价的漏洞逐个进行设防堵漏。各地也纷纷跟进,如成都在土地达到最高限价后,通过竞销售型一类人才公寓面积比例确定竞得人;杭州则从竞买准入条件、购地资金来源、土地溢价率上限等方面,限制房企一窝蜂参与土拍、推高地价。南京推行“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的新规,要求最高销售单价不得超过均价的110%,土地最高溢价率由30%下调至15%,竞得土地后6个月内商品住宅不得上市。

贝壳研究院广州分院院长李茂喆对时代财经分析称,去年第一轮集中供地之所以火热,主要因为彼时全国新房销售基本延续了2020年的上升势头,故房企拿地扩张的预期还比较大,且楼市调控、信贷收紧还不明显,房企资金紧张甚至现金流周转问题还没有出现。

“一系列‘补丁’政策相继出台,也说明土拍规则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但预计今年短期内(土拍政策)不会进一步优化,因为截至目前,房企端资金紧张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房企尤其是民企对土地的渴求度相对一般,土地市场也难以出现去年第一轮土拍时的热度。”

市场波动将明显缓解

房企的拿地冲动,主要看“钱袋子”。

2021年7月末,业内传出“房企拿地销售比不得超过40%”的消息,即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房企,买地金额不得超过年度销售额的40%。

尤其随着销售趋冷、融资收紧,房企被“卡住了脖子”。“钱紧”的民企尤甚,主动或被动地退出土地市场。这导致土地市场迅速转冷,流拍、底价成交成为第二轮、第三轮集中供地的主旋律。

国企、央企及地方城投公司开始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角。如第二批次集中供地中,国企拿地金额、建面占比分别达到76%、68%,较首批次集中供地大幅提升。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城,国企拿地金额占比更是达到90%及以上。

无论是过热还是过冷,无疑都不利于行业发展。回顾“两集中”制下土地市场走过的一年,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认为,集中供地政策的目的主要是落实“房住不炒”。虽然去年呈现出明显的“先热后冷”,但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市场将逐步趋稳,对“房住不炒”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未来土地出让制度和房地产政策制度的不断优化,市场波动将明显缓解。因政策调整导致房企参拍意愿不强的地区,预计当地政府将为房企预留更为充裕的利润空间。此外,提升品质将是行业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更为充裕的利润空间也将为品质打造提供保障。”张凯表示。

对于今年的市场走向,张晓飞预计市场热度波动将弱于2021年。“历年的‘小阳春’一般集中在三、四月份,但由于目前市场尚未见底、观望情绪依旧高涨,加上部分企业受债务影响,上半年回暖的条件不够成熟,预计市场依旧平稳收场。”

北京2022年首次土拍或已验证上述论断。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认为,房企资金压力仍是土地市场投资动作相对收敛的主要因素。不过,目前市场积极调整有了一定成效,优质民企的逐步回归或成趋势。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