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老年人口2.64亿,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2022-03-10 09:24:47来源:时代周报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老年脑疾病预防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加大脑科学研究投入,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具有巨大社会和经济意义。”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提及老年脑科学研究时称。

脑科学,指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根据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广义的解释,指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在众多老年健康问题中,脑相关健康问题是造成老年人疾病和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沈南鹏表示,考虑到脑疾病药物仍存巨大空白,加快开展更多关口前移的脑研究势在必行。

作为一位来自创业投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创立的红杉中国长期关注前沿科技和基础科学领域,投资了大量科技和医疗企业。因此,通过科技创新与科研突破来解决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沈南鹏提案的一大特点。

脑科学应用仍存在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新生人口持续走低,“老龄化”不断加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5年,出生人口均在1600万之上。而2019年,出生人口骤降至1465万人;2020年则出现大幅度下降,当年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2021年继续下探至1062万人,同比减少138万人。

解决“老龄”问题迫在眉睫,脑科学成为一个契机。我国非常重视脑科学的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脑科学被列入科技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

不过,虽然脑科学在我国已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但其在应用实践层面仍存在部分问题,如缺乏脑疾病有效早筛体系。

有研究显示:中国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群体日趋庞大,且随年龄上升患病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防治老年群体脑疾病,重在早筛早诊早治。沈南鹏介绍,“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早期预防可降低35%-53%的患病风险;但当前大众对老年认知障碍疾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动就诊率较低;另外,缺乏简便易行的识别早期筛查手段,导致大量早期脑肿瘤、帕金森等病患者无法确诊,错过最佳干预阶段。”

事实上,识别脑健康风险的数据库建设仍较为薄弱、本土脑科学研发资源共享程度不足,也是我国脑科学在实践应用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于大规模人群的长期脑部健康记录数据不足,体检普遍不包含定量脑功能测试;加之治疗靶点、生物标记物对标国际研究跟进不足,以脑健康、脑疾病为主题的全国性队列研究仍偏少等,导致脑健康数据库的样本规模和代表性都受到限制。”在沈南鹏看来,早期诊断干预方法开发需收集大量健康和高危受试者的数据。

同时,沈南鹏表示,脑科学相关疾病研究诊疗还需要更多基础研究的突破,例如:脑科学相关产业、大量动物模型、精密昂贵仪器设备、高强度科研人才等,但我国目前的脑科学研究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

抓住预防干预为主的关键期

在关于脑科学的提案中,沈南鹏建议从检测技术开发普及、数据库建设、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大脑科学研究投入,抓住当前老年脑疾病预防干预的关键窗口期,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

为提升老年人早筛覆盖率,沈南鹏建议建立科技专项支持低成本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认知功能、抑郁、脑肿瘤早筛纳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推广易操作、高精度的快捷认知障碍筛查量表,鼓励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对早期防控宣传力度,提高主动就诊率,优化转诊机制,及时检出并重点服务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

与此同时,沈南鹏建议增加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项目,推动队列研究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建立各项脑功能指标随年龄的正常分布和异常界定标准,完善数据库建设;其次,简化脑科学研究临床伦理审批流程,推动设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平台,推动脑科学相关临床研究与产品落地应用。

另外,沈南鹏还建议,加强对脑认知脑疾病前沿技术的探索,聚焦重大脑疾病临床治疗,对神经调控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加大资助,支持类脑智能与AI、脑机接口、可穿戴等在脑认知脑疾病中的集成应用。他表示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非人灵长类丰富、脑疾病临床资源多样性的优势,持续推动脑科学领域发展。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