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专家:有望在三季度迎来明显回升

2022-04-18 17:31:05来源:时代周报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3月以来,多地面临严峻的奥密克戎疫情,中国经济承压,但得益于1-2月经济数据的不俗表现,4.8%的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一季度国内基建投资速度加快,房地产投资重回下降通道,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消费温和增长,更多的稳增长措施有望在二季度全面铺开。

“整体来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尚未全面缓解。当前应高度重视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巨大冲击,冲击的力度则取决于全国范围内疫情的防控情况。”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乐观来看,中国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迎来明显回升。

宏观指标在合理区间

国信证券此前在预期研报中表示,4.8%或许是市场对国内一季度经济增长状况感受的冷暖分界线。综合2021年四季度和2019年以来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复合同比增速综合考虑,如果2022年一季度公布的实际GDP同比增速超过4.8%,则市场主流对经济增长状况的感受偏正面,反之偏负面。

一季度经济“踩中”冷暖线,恰是表现了中国经济承压和韧性的两面。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开局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

从增长指标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环比增长1.3%略低于去年四季度的1.5%,但仍然高于去年前三季度的0.5%、1.2%、0.7%。总体来看,GDP表现好于预期。”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此外,另几个宏观指标也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

就业方面,全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同期略高0.1个百分点;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图源:视觉中国

一季度主要指标当中,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总体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也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

对此,付凌晖表示,这既有国内经济恢复带动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影响,也有工业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持续带动的因素,还有市场保供加强、相关行业较快增长的作用。

受本轮疫情影响,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且波及到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低于1-2月的7.5%。

受到疫情明显冲击的还有第三产业。

3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减少0.9%,是2020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当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6.7%,继2020年3月、2021年8月之后第3次跌破荣枯线。

具体行业来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业务活动明显减少,商务活动指数均下降20.0个百分点以上。

出口形势保持稳定状态

具体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架马车”在今年一季度继续承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

延续1-2月的亮眼表现,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同比增长8.5%,涨幅比1-2月加快0.4个百分点。

“决定基建投资走势的主要是项目和资金。随着天气转暖,建筑业施工情况好转,各地重大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加上今年一季度财政支出前置,政府债券融资规模达到1.58万亿元,同比多增9237亿元,共同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王静文分析称。

房地产投资则仍处于寻底过程中。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较1-2月的3.7%继续下滑,虽然政策频吹暖风,但市场销售依旧偏弱;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影响,成本端承压,叠加疫情和地缘冲突影响订单需求等因素下,制造业投资也有放缓趋势,但依旧录得15.6%的增长。

图源:视觉中国

出口形势则继续保持稳定状态。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连续7个季度保持了同比正增长,体现了中国外贸的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2.9%,增速小幅放缓,但整体表现强劲,主要是海外需求仍保持复苏态势,国内一系列外贸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看来,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由于海外疫情好转,生产恢复,订单将逐渐回流发达国家或东南亚国家。但是俄乌冲突之后,海外成本大幅上涨,而国内成本优势日益凸显,能源电力等价格都有明显优势,延长了中国出口的动力,预计今年出口形势会明显好于俄乌冲突前的市场预期。

消费方面总体呈现温和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但受疫情影响,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降低3.5%,为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商品零售同比-2.1%,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餐饮消费同比下降16.4%,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主要消费品中,必选消费增长较快,如粮油、食品类在3月同比增长12.5%,或反映出居民在疫情期间加大囤货需求。可选消费类如服装鞋帽、化妆品汽车类等都由上月的正增长转为大幅下降。”王静文说。

“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一定抑制,但是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付凌晖表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69.4%,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的。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

稳增长加码

疫情和地缘冲突影响下,中国经济取得4.8%的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对于接下来的经济走向,王军认为,乐观来看,经济有望在在三季度迎来明显回升。

“一季度严格的疫情防控及其外溢效应冲击了供需两端,其影响可能延续至二季度。”王军表示,如果国内疫情能在二季度被有效控制,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下加快发力,将推动内需大幅回升,消费需求趋向回暖,基建投资加快推进,房地产行业在力度更大的政策刺激下也可能逐步复苏,对投资和消费的压力将阶段性解除并提供正向影响。“总之,中国经济有望在爬坡过坎后迎来柳暗花明。”

王梅婷认为,如能在近期有效控制住疫情,预计六月以后的经济形势会明显好转,“消费会迅速恢复,而预计出口仍将保持相对强势,共同带动我国经济平稳向好”。

具体来看,随着今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生效,新的制度红利正逐步释放。按照经验,4月到6月是中国外贸企业接单和发货的重要时刻,因此出口有望在二、三季度继续发力,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的压力。

消费的恢复也值得预期。付凌晖介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将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也都会有利于消费持续增长。

政策驱动的投资将成为今年稳增长的关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截至3月末,去年12月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大部分已发行完毕。今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3.65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9大领域。截至目前,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

除了基础投资,还有一批稳增长政策于近期铺开,包括财政加大减税退税降费力度,货币政策全面降准25个基点,房地产调控继续边际放宽等。对此,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二季度政策加码的紧迫性明显上升,预计稳增长政策从全面铺开转向集中发力。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力争早落地早见效,有效应对突出矛盾,稳定经济基本盘,保障基本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