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购物中心哪家强?北京SKP连赢十年,3商场迈入200亿俱乐部

2022-04-11 11:09:29来源:时代周报  

谁是最强购物中心?

近日,赢商网发布了全国311家商场2021年销售额与客流量等经营数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全国购物中心呈回暖趋势,虽客流量不及疫情前,但销售额逆势上涨,仅有9%的商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

购物中心回暖所折射出来的,是全国消费市场的触底反弹。经历了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在首次出现负增长后,在2021年迎来强劲复苏。

图源:赢商网

在2021年的商场业绩榜中,北京SKP、北京国贸商城、南京德基广场三家高端商场以超200亿的年度销售额,首次组成“200亿俱乐部”。这200亿的销售额,相当于是一个二线城市所有商场一年的销售总额。

北上广深之外,也有不少“黑马”异军突起。身处网红旅游城市的成都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销售额均近百亿元,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则首次跻身前十。

这些商场是如何逆袭的?

北京上海“神仙打架”,中西部黑马频现

2021年的“店王”依旧花落北京SKP,该商场2021年的销售额达247亿元,连续十年占据榜首。北京国贸商城、南京德基广场业绩也超过200亿元,成为首批加入“200亿俱乐部”的成员。

北京SKP(图源:视觉中国)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1年全国有52家购物中心销售额超过30亿元。从城市来看,在这52家中,北上广深共有26家,恰为50%。

作为全国唯二的“四万亿”城市,北京和上海,谁才是购物中心销售之王?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商场业绩集中度相对更高,呈现“两超多强”局面。除了北京SKP和北京国贸商城这两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巨头”外,包括朝阳大悦城、朝阳合生汇、世纪金源、西单大悦城在内,剩余入榜的4家商场年销售额都在40亿元左右。

上海则有10家购物中心进入前50的榜单。其中,上海国金中心IFS、上海恒隆广场、上海环球港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不同榜单统计略有差异),另有多家年销在30亿元以上。

这与两个城市的购物中心总体情况有关。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购物中心存量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3月,共有658家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为1.79万人,5-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占据主流,3-5万平方米的小而精商场次之。

而北京购物中心存量为447个,位列全国第二,日均客流量为1.66万人,商业面积在3-5万平方米、5-10万平方米、10-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占比相对平均。其中,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为世界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从全国区域范围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华东地区的购物中心数量最多,2020年占比高达41.71%;其次是华南地区,购物中心数量占比为16.58%;西南地区的占比则为14.97%。

西南地区购物中心总量虽不多,但单匹“黑马”却不少,尤其在成都地区有三家购物中心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都IFS更是首次进入了“100亿俱乐部”。

成绩傲人的还有成都万象城,该商场是“50亿俱乐部”中业绩同比增幅最快的一家,较2020年增长85.19%。而这与商场本身扩容相关。

2020年12月7日,成都万象城二期开业,整体商业体量达到30万平方米,品牌规模超过620个,近30家西南或成都首店入驻,成为当地主城区体量最大、品牌最多的商业综合体。

图源:赢商网

“随着整体城市经济的发展,成都、重庆等西南城市已成为国内新的集中增长极,消费需求同时大幅度提升,也成为商业竞争的焦点。城市消费升级,大量首店进入、国际品牌入驻、新型商业街区构建之后,都有很好的发展。”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西南地区购物中心后续的发展,也需要跳出传统以购物为主的模式,学习北京、上海已有的成功经验,发挥好后发优势。

相比疫情之前,西南地区的客流回弹同样强劲。相较2019年同期,西南地区2021年第二季度客流单季增速达12.56%。成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较2019年同比增长近10%,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

而相对低调的郑州在购物中心界也颇有盛名。定位高端奢侈的郑州丹尼斯大卫城2021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位列全国第九,爱马仕河南首店也刚刚于3月31日在此开业。

2018年开业的新贵——郑州正弘城则自带网红属性,在社交媒体上表现极佳,曾在社媒综合指数排名中力压北京三里屯等知名购物中心夺冠,餐饮类店铺占商场内总商铺数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也让郑州正弘城的年销售额在开业第四年就达到42亿元,跻身全国top30。

高端市场回流,首店经济发力

细看购物中心单体排名,在TOP50中,高端商场占据主流,尤其“百亿俱乐部”成员,均以高端奢侈为主要定位,且业绩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疫情波折反复、居高不下,境外游、海淘等购物方式受限,国内高端市场自2020年开始逐渐回流。2021年,高端市场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

图源:Pexels

据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1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2020年,中国人奢侈品境内消费占比由31%增加到56%,第一次实现了境内消费大于境外消费的情况,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64%。

奢侈品市场需求的高企,促进了高端商业的销售提升。未列入购物中心排行榜的各地免税店,也在2021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如三亚海棠湾免税城销售额超过300亿元,CDF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的业绩也在100亿元以上。

与高端奢侈品市场相对照的,是首店经济的重要性在2021年继续凸显,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

最早提出首店经济的上海,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上海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北京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1上半年共434家首店落地北京,超过2020年两倍有多。

位居榜单前列的购物中心,大多在品牌焕新上下苦功。如2021年销售额位列“探花”的南京德基广场,全年焕新品牌近100家,引进超20家区域“首店”。该商场将负一层的国际高端化妆品业态持续扩充至62家,整体品牌更新率高达85%。

“新商业时代,首店经济肯定是利大于弊,符合目前整个国际商业发展趋势,也会激发创新。不过,一些城市也存在为了‘首店’而‘首店’的情况,其引入成本过高,单纯打造概念,导致盈利困难。因此,首店本身的存活率、持续性等问题也值得重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浩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国内高端市场回流、消费业态的升级,正是购物中心走出至暗时刻的重要原因之一。

赖阳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购物中心销售额增长明显,一方面是由于2020年基数较低,2021年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者线下消费增长,购物中心的增长曲线理所当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开始转型升级,包括增加休闲文化体验的业态、引入首店发力高端奢侈市场等,对消费者吸引力有提升。”

需求升级的情况下,购物中心仍是实体商业中最能满足消费者情感性、社会性功能的场景。

2022年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新兴品牌流失率较高、租金压力重等问题依旧待解。继续创新零售模式、强化互动内容,或许会成为购物中心升级消费场景的必选之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