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鸿蒙这四年:夹缝中长出7亿搭载量,华为能否与苹果、谷歌三分天下?

2023-08-07 12:46:33来源:时代周报  

“轻舟已过万重山。”在第五届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语气轻快地给鸿蒙生态定调。

与之相对应的是,四年前的首届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走上台发布鸿蒙时,表情凝重。


【资料图】

彼时,华为刚刚遭受外部限制,消费者业务面临巨大挑战。鸿蒙诞生之初,传言并起。外界很多人并不相信华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款操作系统的开发,甚至称鸿蒙为“安卓换皮”,认为华为只是在做一次疯狂的概念营销。

四年之后,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生态设备数已经突破7亿,开发者突破220万。“生态成,则鸿蒙成。”正如对于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所说,鸿蒙已经完成两大战役,还剩一个战役就是生态。

图源:企业供图

鸿蒙的成长速度惊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iOS和安卓二分天下的格局。

今年5月,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华为HarmonyOS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8%,在国内和全球市场均成为安卓、iOS之外的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市场未曾料及,四年时间足以让鸿蒙成为第三大阵营。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相比国际成熟的操作系统,鸿蒙仍有很大进步空间,还需进一步加大市占率和商业化落地。

四年,鸿蒙经历了什么?未来,它又将往何处去?

华为的南北向

操作系统的难度在于,研发者无法掌控一切。因为生态,才是操作系统发展的关键。

多名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做操作系统,挑战不在技术,而在生态。仅凭一家公司的技术实力,很难断定其是否能把生态做成。

很多实力强劲的科技公司,都曾经尝试过操作系统,比如诺基亚的塞班以及Meego,强如微软的Windows Mobile,三星的Bada与Tizen以及黑莓的Blackberry OS,这些都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

据行业人士介绍,操作系统的生态主要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下兼容各种硬件,一个是向上提供接口培育更多的软件APP。前者称为南向,后者称为北向。

鸿蒙因为目标支持硬件的广泛性,南向的兼容要做很多,除需要支持不同种类的CPU,包括X86,ARM,RISCV等,还需要支持一些特定行业内的硬件组合,如车机、家电、无人机、机器人等。

北向则更为复杂,比如,在中国市场已经有相当多的开发平台,如何跟这些开发平台进行融合;同时,在IoT市场,华为是否能够打造一个跨品牌的IoT联盟;诸如此类问题都等待着华为在技术上和商业上予以解答。

如今,华为在南向和北向都有了很多的变化。数据显示,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经超过7亿,开发者数量超过220万人,API日调用590亿次。迄今开源鸿蒙社区超过150家合作伙伴,软硬件产品超过350款。

图源:企业供图

“得开发者得天下”,一个生态的存亡,除了它是否足够庞大,还要看是否有开发者愿意持续支持。

开发者大会现场,多名开发者对时代周报表示,华为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国内唯一一家花费如此多资源做操作系统的科技公司。

为开发出真正的国产操作系统,关注鸿蒙的开发者很有动力。有的开发者为搞定一个问题,甚至可以无偿付出。

21岁的校园开发者袁睿,与HarmonyOS走过第3个年头,他拥有储物精灵、数字管家等多项开发成果。他表示,自己在项目开发的冲刺阶段,除了6小时睡觉,别的时间都在搞开发。

2021年,一名学生开发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鸿蒙操作系统对于新手来说比较友好,对前端开发几乎不存在门槛,但由于做开发的人还不算多,系统不成熟,经常碰见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袁睿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刚刚接触HarmonyOS的时候,当时社区里的案例并不多,我本来专业是做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开发的,对于HarmonyOS应用开发了解并不多,我的导师(华为开发者联盟专家)一点点耐心地教我,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袁睿说。

对于开发者许来琦来说,开发“喝水时间”元服务的初衷,只是为提醒自己按时喝水。许来琦曾经尝试在其他主流平台开发“喝水提醒”App,但没有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导致App操作步骤繁琐,且后台程序经常被误杀,操作流畅性与稳定性都难以满足服务需求。

经过一番调研,许来琦最终选择华为。“华为元服务的开发更为简单,开发周期相较于其他平台可以缩短1/3甚至1/2。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下载安装包,在桌面卡片上就能查看喝水时间、喝水量,并且,华为应用市场的元服务专区提供了展示平台与入口,可以提升曝光量和转化率。”许来琦说道。

图源:企业供图

但是理想主义也需要面包,鸿蒙距离迈入大规模的商业化阶段还需要一定时间,开发者要面临的不仅是成长问题,更是如何先吃饱饭的生存问题。

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生态系统2022年创下1.1万亿美元开发者营收与销售额。而谷歌则曾被披露,2019年谷歌应用商店当年营收为112亿美元。鸿蒙暂时还未对外披露类似的数据,不过已打开一定的想象空间。

对此,在生态建设上,华为一直投以相当规模的资金和技术推动鸿蒙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超过10万学生参与共筑鸿蒙生态,包括广东、江苏、福建在内的三个省份已经率先发布HarmonyOS人才扶持政策,还联合生态伙伴发布超过1000个人才岗位。

为促进合作伙伴共同繁荣鸿蒙生态,8月5日,华为还正式推出鸿飞计划,预计将在3年投入百亿,在技术、生态营销、商业合作等方面为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覆盖鸿蒙原生应用、元服务、核心闭源库、服务商、工具等领域。

夹缝中生长

华为对鸿蒙的部署,最早始于“防患于未然”。

2012年9月,华为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要在“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2019年,华为受到外部限制,谷歌宣布暂停与华为部分业务往来,华为的麒麟芯片也无法继续得到代工厂商支持,采用第三方芯片同样受到限制,只能依赖芯片库存维持运转。

同年8月,备胎转正。2019年8月,华为首次发布鸿蒙操作系统,最先用于智慧屏;2021年6月,华为发布鸿蒙2.0系统,开始在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上使用鸿蒙系统;2022年7月,鸿蒙3.0正式发布,并在9月启动规模升级。今年8月,鸿蒙4.0也正式与世人见面。

主流操作系统主要分为两种运营模式:一种类似苹果的模式,软硬件都抓,不开放给第三方;另一种则类似安卓模式,会开放给第三方一起合作。目前来看,华为走的是后者路线。

与成熟两大系统相比,华为鸿蒙不得不正视差距,而一开始就将视野放在更宽广的物联网上。

分布式设备协同能力,成为鸿蒙最大创新点,也是其与安卓系统的本质区别。这种架构使鸿蒙不仅是一款手机操作系统,而是支持手机与其他IoT设备相连接,成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操作系统。

“我们以前的操作系统——电脑用的是电脑操作系统,手机用的是手机的;那到了现在,我们希望能把电脑、手机甚至是汽车的操作系统都打通,传统的系统架构做不到,必须有新的架构。”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分析称。

鸿蒙系统结合移动生态发展的趋势,提出三大技术理念: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可分可合自由流转,以及统一生态原生智能。

8月4日,鸿蒙迭代到4.0版本。根据余承东介绍,HarmonyOS 4具备元服务、分布式万物互联、大智慧、更安全、更个性等特点。

举例来看,鸿蒙4.0将接入AI大模型,在盘古自然语言大模型、盘古视觉大模型、盘古多模态大模型赋能下,华为手机智能助手小艺在智慧交互、高效生产力提升和个性化服务三个方向的能力将持续增强。

图源:图虫创意

在智慧交互方面,小艺在大模型加持下实现复杂意图理解,从标准指令到自然对话;在生产力提升方面,小艺可以帮用户快速摘要资讯信息,还能辅助文案生成、图片二次创作;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小艺能记录更多琐事、灵感,熟悉日常偏好、习惯,成为更懂用户的日常助手。

开发者大会现场,去哪儿旅行首席营销官黄小杰在发言中提到,去哪儿网基于鸿蒙系统来实现多模态交互,通过大模型解析来准确识别用户意图,结合去哪儿旅行的内容库提供游玩攻略。

除了自家的HarmonyOS,华为还通过捐献代码与多家单位合作推出OpenHarmony,并开放使用。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于晓洲和他的团队,就首次将OpenHarmony送上卫星。

于晓洲给余承东讲解OpenHarmony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图源:企业供图

“用完之后,我们发现卫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以我们用的一款产品为例,没用之前一秒钟只能输出2次,用过之后一秒钟可以输出20次。同时,很多单机在地面就做了大量实验,部分系统连续工作1000小时,没有出过问题。”于晓洲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未来出路何在?

相较于手机、手表、耳机等硬件设备的短兵相接,操作系统的江湖之争更像是一场暗流涌动。

过去几年,从华为鸿蒙开始到OPPO推出的潘塔纳尔、再到vivo的Origin OS以及荣耀的MagicOS,头部手机厂商集结软件赛道,无疑将为中国的手机产业带来一场“风暴”级别的软件变革。

2022年7月,小米妙享中心功能伴随新的MIUI 13正式发布,在小米妙享中心界面只需一步拖拽,即可将音频、画面、应用分享给支持的目标设备。

同年8月,OPPO发布潘塔纳尔。作为ColorOS的重要一部分,潘塔纳尔也是面向万物互融的智慧跨端系统,目的在于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多设备、系统、服务的智能协同。

随之而来的11月,荣耀MagicRing信任环正式推出,这是一套基于身份认证体系,实现跨系统多设备可信互联,使服务在设备间智慧流转和共享的技术解决方案。

上述功能的推出,均是为顺应不同设备之间互通与兼容的发展方向,与华为鸿蒙超级终端的思路不谋而合。

鸿蒙的优势是什么?

“这几代鸿蒙系统更多是尽量把各个大小尺寸屏幕打通,而且利用它的多协议通讯特征,解决产品之间的连接问题。过去,通讯协议是各自为政,各自专利壁垒,所以要想跨通讯协议是非常困难的,也就造就了相互独立的不同类别产品,鸿蒙和华为的优势在于打破这种壁垒。”CHIP全球测试中心中国实验室主任罗国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鸿蒙系统搭载的设备规模越大,其生态价值就越大,竞争壁垒就越高。鸿蒙的开放性和针对物联网的专业性,让其具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在智能手机领域超越安卓还为时尚早,但物联网设备众多,鸿蒙有机会在智能手表、电视、平板、汽车等领域高歌猛进,重构硬件和系统的产业价值。”丁少将认为。

变化在于,传统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红利已渐见,万物互联时代悄然来临,应用的设备底座将从几十亿手机扩展到数百亿IoT设备。

根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246亿个,其中消费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110亿个。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在这场万物互联的竞跑中,华为介绍,鸿蒙底座已基本完善,有超过1亿行代码,2万多个API,还有超过7亿的生态设备数量。正如余承东所说:“鸿蒙生态经历了艰难的四年,但轻舟已过万重山。”

万重山的后面又将是什么?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