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建议深圳扩大自主培养博士生试点范围

2022-03-05 19:39:46来源:时代财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5G技术、超材料成为各国之间科技博弈的新领域。近年来,我国在新兴领域的科技创新研发方面进入了快车道,一批聚焦尖端科技的企业和人才走到了前台。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提交了3份议案,主要围绕产业链创新、人才培养、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

加快生产制造自动化升级

“用工荒”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急迫问题之一,尤其是疫情防控下反复停工停产的影响下,会阻碍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

此外,年轻人流向灵活用工的互联网公司是一大趋势。日前,国家统计局消息称,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而国内新兴领域企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批量小,甚至可能要在流水线上生产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与传统制造业大批量生产相比,生产组织高度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剧增,对工人的知识与操作水平要求更为苛刻,招聘的难度更加突出。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传统工人短缺的市场环境,推动先进制造业自动化升级亟需提上日程。当前国内复工复产最快的多为自动化水平高、人员密度低的制造业企业。对此,刘若鹏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工信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新兴领域企业加快生产制造自动化升级改造,建议出台新兴领域自动化升级专项补助政策,按照自动化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进行补贴,强化新兴领域的制造能力建设。

二是设立新兴领域国产自动化设备专项资金,提升国产自动化装备水平。鼓励国内新兴领域企业优先采用国产自动化生产制造设备,加快提升中国工装、模具等自动化装备质量水平,摆脱西方垄断卡脖子困境。

支持大湾区重点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大湾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是新闻“热词”。当前,深圳一共落地建设了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的领域均处于中美“科技战”的最前沿,应用领域涉及5G、移动通信、基因科技、高端装备、核能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影响世界产业格局。

光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步于超材料产业发展初期,从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工具搭建等起步,引领和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占据了全球超材料标准、专利的绝对占先优势。

刘若鹏认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绝对不是在某一个点或者单一环节的创新,而是整个产业链从底层到顶层全部打通后,进行整体的协同和创新,包括所要用的新兴装置、设备的创新以及工具类的开发等。

不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也面临着实际依托单位发展变化、高水平人才后备不足、国重的分布与产业发展水平和集聚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等问题。

如何最大化的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刘若鹏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支持大湾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二是重点支持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吸纳全国各地上下游多方共建,发挥湾区先进技术和创新机制的全国辐射作用。三是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培养高端人才,增强国家在前沿技术领域的人才梯队力量。

支持尖端科技企业参与新兴领域博士培养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在材料、力学、电磁学这类偏基础性的学科,国内相关人才非常稀缺,与美国、日本等尖端制造业大国有着明显的差距。比如以电磁博士来说,2019年该专业全国仅有150人左右的博士毕业,市场供需较为不平衡。

刘若鹏提到,“‘工程师荒’是一个新现象,是我国产业快速发展与创新人才断层作用下的结果,必须尽快解决。”对此,刘若鹏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在深圳扩大自主培养博士生试点范围。充分发挥先行示范区体制机制的优势,扩大自主培养博士生试点范围,在深圳各紧缺人才学科领域进一步推广;同时考核机制方面还受到高校学术培养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工程项目在其中的牵引作用,建议有关专家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二是教育部出台制定支持企业参与新兴科学领域博士定向培养激励政策。适当对参与定向自主培养博士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教育培养补助,有助于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让深圳尖端企业把珍贵的研发资源拿出来培养新兴领域高端人才,联合深圳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解决深圳高端人才荒。

三是加强自主培养博士生宣传力度。建议教育部门在博士招生期间加大对自主培养博士生政策的宣传,鼓励更多的学生向紧缺高端人才方向发展,促进我国新兴领域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